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古之王者不欺四海资治通鉴译文

公务员吧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9 01:11:14

问题描述

古之王者不欺四海资治通鉴译文,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译文: 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 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出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原文: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其他回答

“古之王者不欺四海”是一句古代的名言,意思是古代的明君不会欺瞒天下百姓。它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君主要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利,不得欺瞒百姓。

在《资治通鉴》中,这句话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明君治理国家的历史事件中,例如唐太宗、宋仁宗等人的治理事迹。这些历史事件中,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度、实行均田制等措施,宋仁宗实行科举制度、减轻赋税等政策,都是为了实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的理念,为人民谋福利。

因此,可以说《资治通鉴》中的“古之王者不欺四海”是一种治理理念,强调君主要为人民谋福利,不得欺瞒百姓,这也是古代明君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之一。

其他回答

古代的王者具备着仁德、智慧和包容心,以慈悲为怀,能够将自身的权力和利益与四海百姓的福祉相统一,实现天下大同的目标。

他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依据正义原则,遵循礼法制度,尊重人民的利益,坚持不欺压、不欺诈的原则,在全局、长远的眼光下稳定与发展国家。资治通鉴的译文精准、凝练地再现了这些古代王者的治国哲学和实践,为读者提供了独特视角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