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咏牡丹主旨

铁建筑路人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9 12:30:47

问题描述

咏牡丹主旨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其他回答

咏牡丹的主旨是赞美牡丹的美丽、高贵和富贵。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著称,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花卉之一,代表着吉祥、富贵、幸福。咏牡丹诗词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之情,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华贵,花中之相,牡丹凭借其名贵的血统、华贵的品质,成为历代皇室、文人雅士倾心的花中极品。

其他回答

《咏牡丹》的主旨是赞美牡丹的美、艳、香、姿,及牡丹的富贵和雍容的品质。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代 poet苏轼赞美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明代诗人杨慎以牡丹为题,写下“牡丹花开缤纷烂,照亮春光万万千。国色天香无与伦,富贵吉祥万年长。”

诗人李商隐则在《牡丹》一诗中,以牡丹的美丽比喻女子“牡丹花开艳阳里,耀眼夺目似美人。”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突出了牡丹的美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