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江城子元好问赏析

河北中升专升本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9 15:48:01

问题描述

江城子元好问赏析,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赏析如下: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情意绵绵的女子,从早到晚都在寂寞中等待意中人的情景。

此次格调凄婉,回环缠绵。“行云冉冉度关山,别时难。见时难。” 以对行云的描写起句,自然带出了思妇的抱怨。行云冉冉,飘荡东西,正像我的心上人行踪不定,来去匆匆,相聚的时间太短,即刻又得分离,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怅望南风,早晚送云还。”《诗经·邶风·凯风》中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我满怀惆怅,希望祥和的南风将冉冉的行云送至家门前,寓有愿爱人早归之意。“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古人认为婚姻都是天生的姻缘,词人在《三奠子·怅韶华流转》中,亦有“再生缘”之说。这里借用佛家的因缘说,将思妇和游子的恩爱之情写得超越了时空,历千万劫而永存。其中的情缘没法说得清,也没法解得开。这里思妇的哀怨已被描绘得茫茫无际,亘古至今,仿佛词人笔下之思妇,承担着世间所有思妇的哀怨。“夕阳人影小楼间,曲阑干,晚风寒。”下片紧承对思妇白天惆怅情态的描写,勾勒出傍晚时分晚风吹寒,思妇在小楼间依栏守望、孤独徘徊的情景。写夕阳中的思妇形象用“人影”一词,极其微妙。时间已是傍晚,光线由明转暗,影影绰绰望去,仍见小楼间曲栏旁思妇茕茕孑立的身影,她已守望了一天,晚风寒气袭人,但她仍在无望地坚持着。此处写思妇心理,生动逼真,其形象呼之欲出,令读者不禁为之落泪。“料得而今,前后望归鞍。”思妇正在依栏而望,料想她现在正在前后顾盼,焦灼不安,爱人又将何时回归。这两句是对思妇心理活动的进一步揣摩,思妇望归不归,衷情无以倾诉,故焦虑顾盼,愈见其孤独无状,凄苦难熬。“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思妇默默垂泪,如梨花枝头滴雨,但心上人不在眼前,幽泪暗抛,苦水独尝,没人理解。用梨花带雨喻思妇落泪,含蓄隽永,意象非常美丽。因为其美丽,更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此诗中,元好问巧妙地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和柳永《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将皇妃的痛苦,才子的哀怨熔铸在一起,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结尾的一个“弹”字,形象地写出了思妇挥泪如雨的情景。全诗如下:江城子元好问〔金朝〕行云冉冉度关山。别时难。见时难。怅望南风,早晚送云还。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夕阳人影小楼间。曲阑干。晚风寒。料得而今,前後望归鞍。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

其他回答

词人游嵩山时,有感于自己用世无望,赋词抒志,一吐幽怀。

上片起自即以祖逖闻鸡起舞发端。“醉来”二字,意谓,心中极为沉痛愤懑,醒时尚能自持,醉酒之后,忧国之情,便如脱疆之马,奔腾而出。时值金廷混乱,国势日颓,词人积极用世,已然无望,但醉后却闻鸡起舞,壮怀激烈,表达了他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愿望。以狂放之举,发之于形。词人有济世之志,却报国无门,想起曹操当年赋《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希图建功立业的情怀,不由得也忧从中来,深感时局艰危,自己却岁月蹉跎。“西北”二句,承上写包括自己在内的金朝有志之士眼看神州沉陆,除了如“新亭对对泣”一般伤心落泪外,别无他计。但“三十六峰”三句,笔锋一转,又重新振起,以嵩山三十六峰喻为三十六柄依天长剑,宝剑精气上射斗牛,气象郁勃峥嵘,暗指自己雄心不泯,壮志不消,还要像紫气凌霄的宝剑,一展雄姿,情绪激昂亢奋,豪气上凌九霄。

换头,如果说上片是写醉中之态,那么下片则是写醉时之情。“古来豪侠”三句,词人是并州人,自古幽并多豪侠之士,自己悲歌慷慨,壮志凌云,当为豪侠之士,但现在年届中年,鬓发渐白,国势日倾,却不能为国立功,岂能不为之叹息!“他日封侯”二句,表示封侯无望的悲哀,他日封侯,名上史书的人到底是谁呢?词人情绪转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图,只好去隐居江上。“一掬”三句,用严子陵隐逸垂钓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只有隐逸一条出路,自己将不得已而为之。

上片豪气贯虹,气势磅礴;下片感慨遥深,悲歌婉转,从中可以窥见词人内心深刻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社会政治给他造成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