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唐宋时期城墙一般为什么几何形状

知书达理爱学习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1 04:43:00

问题描述

唐宋时期城墙一般为什么几何形状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城墙呈几何形状因为更有利于防御,防止攻城,到唐宋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以都邑为中心,以城墙为依托,突出重点,点线结合,综合配置的城池式军事建筑体系。

城墙一般为封闭的几何形状,高为10~20米,小城的周长数里(古时1里约合今500米),大城的周长可以有数十到数百里。城门是沟通城内外的通道,战时是防守的重点,通常方形城的每面城墙至少要开设一扇城门,中型以上的城每面可开两三扇门。门用坚厚的木料制作,蒙以金属外皮,使之坚固难破。门上还有长长的门钉,用于防止敌人在门前堆柴以烧毁城门。城门上有城楼,以便在战时登城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城门内侧或外侧建有瓮城,为半圆形或长方形,开偏门,使城外人不能直窥城内,具有屏障城门的作用。沿着护城河的内岸,又修有较低的羊马墙。城墙上还有女墙,这是在各种城墙顶端外沿建筑的一种薄型挡墙,女墙上开有向下射箭的箭窗。隔一段距离修有凸出墙面的“马面”,上面设有敌楼,装、放各种守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