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剩余定理最早由哪个国家人发现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中国。
中国古书上出现的有关数学中剩余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数学家创立的早1300多年。公元4世纪,中国有部数学著作叫《孙子算经》,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若干,如果3个3个地数,最后剩2个;如果5个5个地数,最后剩3个;如果7个7个地数,最后也剩2个。问有多少物。后来有人把其中的“物”字改为“兵”字,编了一道有趣的数学游戏,叫做“韩信点兵”。《孙子算经》提出的这一问题的解法是:首先,求5乘7之积的2倍得70(70被3除余1),3乘7之积得21(21被5除余1),3乘5之积得15(15被7除余1)。然后,将所得之积乘以问题中的相应剩余数2、3、2,得数相加为233,再减去3、5、7连乘积的2倍,最后得23,这就是最小答数。如果题目中的剩余数不是2、3、2,是其他数,可依此类推。这种解法,后来就叫做中国的剩余定理,距今约有1600年,是世界最早的剩余定理。
- 其他回答
-
剩余定理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数学文献《孙子算经》中就提到过类似于剩余定理的内容,而后面的数学家杨辉和秦九韶也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逐渐发展成了剩余定理。同时,欧洲的数学家费马也曾在其笔记中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方法。剩余定理及其应用也成为中国古代数学较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数学的卓越成就。
- 其他回答
-
剩余定理最早由中国人——孙子(唐代数学家)发现。
1. 剩余定理最早由中国人发现。
2. 孙子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他在《孙子算经》的第十三卷中首次提出了剩余定理,并用它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可以确定剩余定理最早由中国人发现。
3. 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种基础概念,它在密码学、编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孙子,欧几里德也在另一个方面独立地发现了剩余定理。因此,剩余定理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发现者,但最早发现的还是孙子。
- 其他回答
-
剩余定理也叫孙子定理,当然是中国发明的。
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 其他回答
-
答案公式:印度人发现。
1. 剩余定理是一种运用模形式解决同余方程组问题的数学方法,早在公元四世纪的中国就有文献记载。
2. 但是,剩余定理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是因为该方法在中国发扬光大。然而,最早被发现并应用该定理的人是印度数学家孟德,所以我们可以说剩余定理最早由印度人发现。
猜你喜欢内容
-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来源历史的成语
来源历史的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什么枣空词语
一什么枣空词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