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介绍一位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物

会计说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4 22:31:34

问题描述

介绍一位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物,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郝经(1223~1275年),字伯常,元代陵川(今晋城市陵川县鲁川)人。

元好问称之为“挺然正气,立于天地之间盖亦鲜矣”的济世之才。

1260年,忽必烈为争取一个巩固政权的外部条件,派郝经到南宋议和,同时要南宋履行每年向蒙古献银20万两、绢20万匹的密约。对于交战国双方来说,充当国使相当危险。有人劝郝经称病,不要去。郝经却正色说道:“我学道三十年,一直没有用处。现在天下困弊到了极点,幸亏主上有意歇兵停战,两国不再争斗,使亿万生灵得以存活。我的所学有用了。”就这样,他以“道济天下为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受命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大使,率数十人,肩负着“通好,弭兵,息民”的使命,毅然踏上了赴南宋的征程。而宋奸臣贾似道正在大吹大擂他如何使蒙古退兵的功劳,害怕郝经入朝后,他投降卖国的真相败露,竟把郝经一行无理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军馆。在此期间,郝经曾上书宋朝十万言,贾似道都不呈报,不但不放他,也不杀他,使他隔绝于世长达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中,郝经抱着“大一统而安天下,利国,利君,利民”的信念,大义凛然,宠辱不惊。虽然长期囚禁但意志更加坚定,虽遭世人非议但学问却更加精进。囚禁当中,他镇定自若,依旧坚持讲学、著书、吟咏。后来,他的随从中很多人也因此成为学有专长的人。郝经在狱中著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等专著,还有数十万字的文集。这些著述,今天大多已经佚失,只有《续后汉书》90卷和《陵川集》39卷尚存,是研究宋元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珍贵资料。郝经在被囚禁时,曾于1274年把帛书系在大雁腿上,给忽必烈“鸿雁传书”,有人在汴京获得这只雁,得到帛书,上面有诗:霜落风高恣新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诗后落款是“至元五年(1274年)9月1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帛书长二尺,宽五寸,背后有陵川郝氏印。充分表现了郝经举大事而忠义,临大辱而守节的高尚情操。

1274年,元大举攻宋。贾似道迫于形势,才派人送郝经使团北还。但在回归途中,他目睹荒凉凋敝的生活状况,不顾风烛残年,敢冒“铁铽之险”,上表请求元世祖下诏轻敛薄赋,勤政安民。郝经说他“旅食他乡二十余年,……愿治之心比他人尤急”。但长期的囚禁生活,使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北归之后第二年,即1275年7月便病逝了。临终前写下了“天风海涛”四个大字,表达了他奔走南北、回天转地的一生,时年52岁。元朝政府以隆重丧仪,封他为冀国公,谥文忠。

1318年,元仁宗下诏,将郝经的雁传帛书装潢成卷,藏之东观,翰林学士题词赞颂,朝野传为美谈。

其他回答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通经史,尤以诗赋著称。他在二十岁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兵败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他谥号“忠烈”。

文天祥具有苏武相似的精神,他坚守忠诚,不屈不挠,面对困境毫不退缩。在被捕后,他拒绝投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忠诚,最终从容就义,展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因此,文天祥可以被认为是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