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伯牙王安石中心思想

上海建筑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5 00:40:23

问题描述

伯牙王安石中心思想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原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译文: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出处:宋·王安石《伯牙》这一首是写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表现出了王安石本人的失落之情,借用了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的故事。伯牙少时曾随成连先生学琴,练就了精湛的演奏技艺,是古代优秀的古琴家。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段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动人的友谊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段佳话,一则说明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伯牙有精湛的技艺,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因音乐而结下的深厚友谊。他们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美谈。现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源于这些美好传说,后人还创作有《伯牙吊子期》的琴歌。

其他回答

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