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虞世南的《蝉》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呱呱说造价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5 00:51:47

问题描述

虞世南的《蝉》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蝉蝉(唐)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道理。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但也是托物言志。

其他回答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出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表明人只要洁身自好、志向高远,就可以声明远扬,而不必借助或依附外界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居高声自远”赞扬他人的崇高品格,或赞美别人站得高、看得远,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