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截竿入城告诉我什么道理

感情心理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5 14:18:49

问题描述

截竿入城告诉我什么道理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原文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②,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③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⑧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者:定语后置,......的人。计:方法,计策。俄:一会儿,不久。老父:老人。圣人:才智超凡的人。但:只是。遂:于是。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一开始竖立起来拿着竿子,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竿子,也不能进入城门。这个鲁国人想不出什么办法。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智慧高超的人,只不过是见过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在当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这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出处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文化常识《笑林》:古笑话集,共三卷,三国魏邯郸淳所著。记载的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此书的影响。人物介绍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东汉时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被称为"笑林始祖"。他所著的《笑林》、《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游艺项目,是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启发与借鉴这是一则笑话,语言精炼简洁,生动传神地塑造了"执竿者"和"老父"这两个形象。"执竿者":思维片面,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老父":不懂装懂,自作聪明,给别人出了一个馊主意。乐于帮助别人,好为人师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一定要了解事情的整体情况,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决不能不懂装懂,帮倒忙。同样,虚心求教的人也应该积极思考,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其他回答

截竿入城告诉我们的道理:

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死板,一定要懂得变通,也不要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同时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好为人师者常常也是自作聪明的人,所以我们在虚心求教的同时,也要选择好请教的对象,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其他回答

截竿入城的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再过去。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其他回答

1.有些事情,不是无法解决,只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4.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会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