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什么是吏

成考自考科普营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6 03:05:07

问题描述

什么是吏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百官通称,相对“民”而言。

②战国后期指位秩较低的官员。秦汉沿用,分长吏、少吏。秩位在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者为长吏,百石以下者为少吏。隋唐以下,官、吏区分日渐严格,吏多指官府中的胥吏与差役。明清则称衙署房吏书办无俸禄而供事于官者。清代分京吏、外吏两类。京吏有供事、儒士、经承三种,外吏包括书吏、承差、典吏、攒典,均由民间选充。凡经制之吏,五年役满可考职,经堂官、总督、巡抚考试后,京吏取十之七,外吏取十之五。一等晋从九品,二等为未入流,咨报吏部给照,注册备于铨选

其他回答

古代“吏”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他们分布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中,负责各种各样具体的事务。吏不同于政府官员,也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是介于官和民之间的“纽带”。

其他回答

“吏”,普通话读音为lì。“吏”的基本含义为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如吏治、官吏;引申含义为旧指小公务员,如吏员、胥吏。

在日常使用中,“吏”也常做动词,表示治理,为官,如吏才、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