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古文中常见被动语态标志词

会计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6 06:52:24

问题描述

古文中常见被动语态标志词,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见:表被动时,在文言文中是助词,通常用在动词前面表被动,如见弃、见笑、见欺。

翻译时可译为“被”。但它不等于“被”,只是在主语被动地受到宾语的行为动作时才成立。假如是见告、见示、见教等,也是用在动词前面,但不表被动,而是主语主动请求宾语施加行为动作,翻译时,可译为“请”,如请告诉我、请明示、请指教。所以,见,并不表示“被”。真正的“被”,属于介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施行者。如被风吹走、被他人所杀。文言文如:《琵琶行》“妆成每被秋娘妒。”《广州军务记》“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法与“被”相同的是“为”。如:不为酒困;为乡里所患;为予群从所得;为操所先。你问题中的例子“被什么什么杀死了”,其中的“什么什么”是名词或代词,只能用介词“被”或“为”,如“被吾杀之”;“为吾所杀”。这里绝不能用“见”,如“见吾杀之”。这里的“见”后面是名词或代词,只能解释为动词“看见”,也就变成“看见我杀了它。”表示介词被的,还有“于”。如“不拘于时”,即不被时间限制。但“于”的用法与“为”不同,多见于介宾结构后置,通常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如:苦于疾病(被疾病所苦);伤于剑(被剑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