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科举制废除的后果

留学殿堂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一是改变了教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使新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起来。此后,教育真正同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基本衔接起来,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从学校教育内容来看,它打破了传统儒学的一统天下,使西学得以广泛传播。学校虽仍设有读经课,但已只是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此外,增设了国文、史地、美术、音乐及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各类专门学堂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新式学校的建立,造就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

科举制废除的后果

二是促进了留学运动的高涨。甲午一战,日本打败中国,给国人以强烈震撼,又由于“费省、路近、文同”等诸多因素,使留日学生与日俱增。

1905年就达到8000多人,1906年则达到1.2万人,此后历年增加,出现了一股赴日留学的热潮。

三是近代教育的建立,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20世纪初,民族危机仍然十分严重。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根据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在国外留学期间的心得体会,提出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并投身到近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去,从而把民族救亡与学习西方的活动推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诞生的一批著名的代表人物,大多为科举制度废除后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改革主张大多来自留学及新式学堂所受的教育。

科举制废除的后果

四是推动了中国社会基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的当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为了筹备宪政,许多州县基层社会中的士绅及学堂毕业的学生先后组织和开办教育会、农会和地方自治,进行人口普查,推广识字教育,举办地方公共事业,有力地配合了宪政运动的开展。

五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士绅失去了读书做官这一统一的终极目标,此后士人求职呈现了多元化,从军、从工、从商、从文、从医,等等,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一半是新式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人才贴近的缘故,一半是出于生存的考虑。它不同于传统的士绅阶层,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股新的进步力量。他们的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