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有几种目标取向

上网学英语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目标定向理论是由德怀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有几种目标取向

(1)两类成就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定向,也称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意在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倾向内部动机激发,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 成绩目标定向,也称自我卷入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者靠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并极力回避可能导致失败或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境,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

(2)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两种不同的能力内隐观。 掌握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经验是可以提高的;成绩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有些个体甚至将高努力视为低能力的象征。

(3)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目标定向是导致学习策略变化的因素之一。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认为其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困难看作挑战,有助于深加工策略的使用,拥有更多的自我描述;成绩定向的个体把学习看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将困难看作失败的征兆,采用表面加工策略,对自己较多地进行消极描述。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