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喷射井点降水设计公式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1.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数量的确定

基坑降水设计

喷射井点降水设计公式

式中:n——降水井数量;

Q—基坑涌水量(m3/d);

q——单井出水量(m3/d)。

根据基坑涌水量和单井出水量,可以计算出基坑降水所需井点数。考虑到单井出水量可能受到施工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出的井点数量均乘以安全储备系数1.1~1.2。

2.管井及深井的数量

对于采用管井及深井降水,应考虑抽水井的相互干扰作用,必须用群井干扰理论验算单井的干扰出水量。

基坑降水设计

式中:q—单井实际出水量(m3/d);

n——降水井数量;

Sw——井点管水位降深(m);

喷射井点降水设计公式

rw——管井半径(m);

R0——R0=R+r0(m);

r0——基坑等效半径(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

如果nq>Q,则认为布设的管井数量符合要求。否则应增加井点管数量n,重新按上述公式验算,直至符合要求。

3.井点间距的确定

基坑降水设计

式中:D—井点间距;

L—基坑井点布置周长或长度;

喷射井点降水设计公式

n——降水井个数。

轻型井点管间距D应符合0.4m的模数并大于15倍滤管直径。

喷射井点出水量较轻型井点大,井点间距也相应增大。喷射井点管间距一般为3~6m,采用环形布置时进出口道路处间距可扩大到5~7m。

管井井点井间距一般为10~50m。在本书设计的软件中,计算的管井间距大于30m时,均按30m间距布置。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