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黄方刚的主要成就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归国后,先后在马君武创办的广西大学任英文教师,后赴东北大学(当时张学良任校长)任文学院院长。“九·一八”事变之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1938年,东北大学(当时在四川三台)改文学院为文理学院,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39年,应聘到武汉大学(当时在四川乐山)哲学系任教。著有《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道德学》(世界书局1935年版)、《<老子>年代之考证》(原载于《哲学评论》 2卷2期,1928年9月;后收入 《古史辨》第四册,1933年)、《知行难易解》(原载于《再生》月刊第1卷第2期,1932年6月)等论著。在《<老子>年代之考证》一文中,黄方刚认为老子长於孔子,《老子》书成於孔子存在时;并对《庄子》一书记载的人物及行为事迹进行了系统考证,认为《庄子》中凡对话者必同时人(两次例外),尤其是记载的老子、孔子及其弟子的事在时代上绝对没有问题。1944年1月17日因染上肺病在乐山去世,年仅44岁。其殁后,顾毓琇写有一首《悼黄方刚》:“彭殇修短倘前知,柱下精研枉作师;岂信著书能却病,犹怜好学每忘饥。 家贫儿让山中果,世乱妻吟海外诗;呜咽长江怀故友,清明时节雨如丝。”

黄方刚的主要成就

黄方刚去世时正值抗战,由其一李姓学生安葬在自家田地(今四川省乐山市九峰乡鞍山村山窝),黄炎培先生为黄方刚题写的墓志“方刚,一生清正,抱道有得,言行一致,诚爱待人,取物不苟,著书讲学,到死方休。虽其年不永,亦可以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