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制革在商周时期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在我国古代,制革成为专业工种大概始于商周时期。当时的皮革制品在防腐处理上是很成功的。

制革在商周时期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

在河南省安阳出土的殷商时代的戍革鼎上,就刻有“革”字。其字形很像一个披着盔甲的武士,表示当时常用兽皮防御护身。甲骨文、金文中均有“裘”字,表示用兽皮做的衣服。

在河南省安阳侯家庄的一座殷商时代的墓葬中,曾发现皮甲的两处残迹,残迹是皮革腐烂后留在土里的纹理。在湖南省长沙也曾发现春秋晚期的皮甲。在湖北省江陵也发现过战国时期的皮甲。

周代曾经设有金、玉、皮、工、石等5种官吏,专门来管理王室中相关物资的生产和分配使用。《礼记•月令》中还记载了:“季春之三月命工师、命百工审查五库器材的质量。”五库里就包括有皮、革、筋等物。

制革在商周时期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

在当时,皮革的产量相对于麻、丝织品来说,实在少得可怜。少数裘类成品大多做装饰品而为权贵们所占有。一般革制品曾用于军事,例如甲胄。至于革制品用于军事,《楚辞•国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之句,描绘了当时战士披甲操戈的战斗情景。可见当时皮甲已被大量用做防御的装备。

《战国策•秦策一》中说:“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说明革制甲胄的数量也反映了军事的实力。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