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俗语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当春节的喜庆气息还未散去,又一个欢乐热闹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呢?

1、划旱船: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所以一些地区的女性会在元宵这一天,腰上别着类似于船只的薄板载歌载舞,以此缅怀逝去的治水英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2、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迎紫姑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3、吃汤圆:

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自然是吃汤圆了,汤圆的完整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称汤圆为“浮圆子”。明朝永乐年之后叫做“元宵”。“圆”寓意着圆满、满足,吃汤圆便有了祈盼团圆之意。汤圆的叫法也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除了叫法不同,在制作方式、口味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北方的“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的圆形;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搓揉成的圆形。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4、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5、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