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进行的研究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致力于光纤显微加工新方法的研究。该研究室专注于光纤传感器的基础技术开发,这需要光、机、电、材料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当前,他们不仅在优化显微火焰和显微腐蚀加工技术上持续努力,还着重探索材料离子自组装与紫外激光光学显微加工的结合,以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显微加工方法。已成功应用这些技术,生产了光纤湿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压力传感器等产品。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进行的研究

随着光纤传感器与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紧密结合,新型光纤敏感材料和传感器的研发变得可能,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试验基地目前的核心工作聚焦于新型光纤气敏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光纤旋转传感器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推动技术前沿的突破。

在光纤传感和通讯的关键环节,如无源器件的需求上,试验基地正在寻求突破。传统的光纤火焰显微加工和腐蚀显微加工方法制作的器件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且易损坏的问题。为此,他们正在探索离子自组装成膜和准分子激光加工等新方法,以生产更小型化、成本更低、更耐用的新型光纤无源器件,为光纤传感和通讯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最后,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是试验基地的又一重要领域。该学科结合了多种学科,光纤传感器凭借其独特优势在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内容涵盖光纤传感器在工程结构智能控制、机敏混凝土、灵巧复合材料以及新型敏感材料与光纤智能钢索等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进行的研究

扩展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于199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开始建设,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己基本完成。试验基地大楼位于武汉理工大学本部东区,共分为五层,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绿化率35%。试验基地共设有光纤传感技术、光纤敏感材料、光电子、光纤化学于生物传感器、光纤智能材料与结构等五个研究室,现拥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0入左右,博士生、硕士生近20人,研究出的高技术成果达30多项,并建成兰光公司、湖光公司、天光公司等三个公司从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工作。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