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侯先光生平经历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侯先光自1969年开始工作,曾在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并于1973年9月至1977年2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77年至1978年在南京大学任教,后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深造,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

1981年至1990年,侯先光在该研究所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职。1990年9月至1997年8月,他在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乌普萨拉大学工作,并于1994年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5月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他回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继续从事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工作。2000年8月至今,他在云南大学工作,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侯先光生平经历

侯先光的成就包括1984年7月在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早寒武世地层内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该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他每年在云南进行大量野外工作,采集了数万块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保存软躯体化石标本,为全面、系统研究澄江动物化石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发现者和早期艰苦工作的开辟者,侯先光对澄江动物化石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描述发表了澄江动物化石群中绝大多数动物新属种,使发现该化石群所引起的国际轰动进一步提高到科学理论的认识水平。他的工作包括发表有关澄江动物化石群文章70篇,其中SCI论文30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专著4部,其中在国外出版英文专著3部,被SCI引用1260余次。

侯先光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界对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科学意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了一个较为全新和全面的认识,为全面揭示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科学意义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特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为重新认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各动物门类的起源与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侯先光生平经历

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包括澄江动物化石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地质遗迹遴选名录》中东亚优先甲等,澄江动物化石群首发地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等。

因此,侯先光的工作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澄江动物化石群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效益,对人类认识早期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侯先光,男,1949年3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2005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教授。现任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