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大学有哪些比较好

志愿填报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宁夏医科大学、重庆中医药学院、丽水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等等

全国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2024年最新)

序号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所在省份
1中医康复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2中医康复学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
3中医康复学丽水学院浙江
4中医康复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5中医康复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6中医康复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7中医康复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8中医康复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9中医康复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10中医康复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
11中医康复学承德医学院河北
12中医康复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13中医康复学滨州医学院山东
14中医康复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15中医康复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16中医康复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17中医康复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18中医康复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19中医康复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20中医康复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21中医康复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22中医康复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23中医康复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24中医康复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25中医康复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26中医康复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27中医康复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中医康复学专业简介:

"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康复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学等,具备运用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技术等处理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康复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医康复学人才。例如: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院校、中医科研机构等关键词:中医 康复 医疗"

开设中医康复学的院校推荐:

1.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创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浙江中医学院成立,2000年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来校视察指导,先后四次对学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六十余年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求本远志...

2.河北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校址在河北省保定市,1957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83年恢复独立设置开始招生。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

3.新疆医科大学

1950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苏联访问期间,同意了时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的建议,决定在新疆乌鲁木齐兴建一所医学高等学府,并纳入苏联援助新中国建设“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1954年新疆医科大学的前身——新疆医学院在鲤鱼山下开工建设。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的优秀教师、医务工作者汇聚新医,奠定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1956年新疆医学院正式...

4.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学校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高校。67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

5.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20个学院、...

热门专业推荐:

1.合成生物学专业

合成生物学专业学什么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学》、《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等。

2.工程物理专业

工程物理专业干什么

工程类企业:工程设计、光学工程、技术工程、电子工程、电力工程、暖通工程、核反应堆工程、品质控制。

3.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详解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能在核工程、核技术应用、核医学等方面从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核物理及其实验方法、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基础知识,接受核工程、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设计与应用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和艺术素养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和需求;

3.了解本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导则,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通过较系统的专业实验和实践训练,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学、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工程原理、核技术应用、核信息获取与处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夏季学期。

主要专业实验:核物理实验、辐射探测与测量实验、辐射剂量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详解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系统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的最新理论;

5.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108学时)、理论力学(54学时)、电动力学(54学时)、宇航技术基础(36学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36学时)、量子力学(5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72学时)、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54学时)。

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3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光学(54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普通天文学(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72学时)、天体力学(54学时)。

示例三:天文学(72学时)、天体力学(72学时)、空间环境导论(72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4学时)、光信息技术(54学时)、光学图像处理(54学时)、光学遥感(54学时)、微波遥感(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通地质学实习、探测技术/遥感/地图学综合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空间物理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文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气学实习实验、微重力科学实习实验、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地球科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技术实习实验、卫星与空间站应用技术实习实验、遥感实习实验、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实习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0709地质学类

5.泰语专业

泰语专业详解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泰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对象国和地区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泰语语言和文学知识,了解泰国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知识,以及政治、经济、外交状况,鼓励学生学习英语和相近专业语言、辅修第二学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泰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泰语、高级泰语、泰语听力、泰语视听说、泰语写作、泰语语法、泰语汉语互译、泰国文学、泰国社会与文化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赴语言对象国、地区学习或国内相关单位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