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大学专业选择不仅是个人选择

成考函授报名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从笔者的观察看,高考考生的专业选择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益、兴趣和舆论。所谓利益,不难理解,就是哪些专业好就业、收入高,选择这些专业的考生自然也更多,这是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热度持续的原因。至于考生自己的兴趣,原本应当是决定性的因素,但目前只能暂居第二,毕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年幼无知的考生往往没有最终决定权。回想笔者当时选专业的过程,大抵就是这样的情况:父母希望选择热门的法学专业,而个人则喜爱英语、中文等语言文学类专业,双方反复博弈,最终选择了既比较热门,又能部分满足兴趣的新闻学。很多考生的情况恐怕都与我类似。

大学专业选择不仅是个人选择

而舆论因素则是值得深究的另一个指标:某一专业的声望或口碑。高考状元无人愿意学医、做医生,除利益、兴趣的考量外,恐怕是受到了舆论的影响。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医生是一个稳定、受人尊敬的行业,这一点无论在国内外似乎都是共识。但眼下,学医不但接受教育的时间成本极高,而且就算进入了这一行业,似乎也还谈不上收入丰厚、受人尊敬,频频见诸报端的伤医、医闹事件凸显了医生职业的高危。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谈何尊敬?除医学外,法学专业近年来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在国家和社会向法治化方向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人才本是相对稀缺的,但在我国,无论是法官还是律师,均面临着与医生类似的问题:看上去光鲜亮丽,内里却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楚。

高考状元不选金融而选物理,体现了社会和家庭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天性的趋势,值得鼓励,也应当推崇。但高考状元不想当医生,折射了社会中某些重要的专业领域正处于不正常的生态之中。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一项有着极高准入门槛,却又难以获得尊敬甚至面临危险的工作呢?高考专业选择的版图,从一定角度预示着若干年后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存际遇。一些专业的遇冷令人惋惜、痛心,也绝不是一个价值多元、选择自由的自然结果。

专业选择是个体自由,但显然,在利益、兴趣、舆论三项指标中,如果纯利益的考量稍微少一些,纯兴趣的作用稍微大一些,而舆论自始至终保持对专业主义的敬畏之心,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进入由个性因素主导的职业生涯中。因此,专业选择又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健康程度,不可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