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唐德斯实验怎么做的

玖瑾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唐德斯实验是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用于测量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所需的时间。以下是唐德斯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实验设计

唐德斯实验怎么做的

简单反应时任务

被试看到屏幕上的闪光后,立即按键。

测量的是闪光与按键动作之间的时间差。

选择反应时任务

闪光可能出现在屏幕的左侧或右侧。

被试需要根据闪光的位置按下相应的键(左侧或右侧)。

这个任务包含了决策过程,即判断闪光位置并决定按键。

实验过程

参与者通常被分为小组,每组2-8人。

每个参与者轮流担任被试和主试的角色。

实验中详细记录了反应时间数据。

实验结果

唐德斯实验怎么做的

唐德斯发现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约0.1秒。

他将这个额外的时间归因于决策过程,包括判断闪光位置和决定按键。

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

唐德斯提出了三种反应时间:A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和C反应(辨别反应)。

A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形式,B反应包含了决策过程,C反应则是在B反应的基础上加入了辨别过程。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发现有些数据与唐德斯的减法原理相矛盾,例如B反应时小于C反应时,这需要进一步探讨原因。

实验结论

通过测量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唐德斯得出结论,在当前实验情境下,被试做出决策大约需要0.1秒。

唐德斯实验怎么做的

注意事项

唐德斯的方法假设了选择任务中额外的心理活动(如判断闪光位置和决定按键)是导致反应变慢的原因。

实际上,他并没有直接观察被试的决策过程,而是通过测量反应时间来推测这些心理活动。

以上是唐德斯实验的基本介绍。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