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二十四节气创始人是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考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二十四节气创始人是帝喾(kù)。在帝喾时期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没有科学的顺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以下是关于24节气的来历和起源的详细介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创始人介绍

想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就不得不了解一个上古名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帝喾(kù)。

二十四节气创始人是谁

帝喾,姓姬,名俊(或夋),高辛氏,公元前2275年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是黄帝的曾孙,是上期我们说到的颛顼(zhuān xū)帝的亲侄子,少昊帝的亲孙子。其父亲是少昊的长子名叫蟜(jiǎo)极。

在帝喾时期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没有科学的顺序,也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也导致当时的粮食产量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也就是最初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人们开始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指向来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科学改进后的版本,采用“定气法”划分,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也是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创始人是谁

24节气的来历和起源(详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喜爱。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