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浙江大学早期如何

职业与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在早期发展阶段,即1897年至1927年期间,求是书院的额定学员名额为30名,开设了包括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并增开体操,日文作为选读课,体现了中西兼学、西学为主的教育原则。

浙江大学早期如何

1901年,求是书院改名为求是大学堂,随后在1902年改名为浙江大学堂,1904年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再次改名为浙江高等学校。1914年,因学制改革,浙江高等学校曾一度停办。1936年,竺可桢成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并提出了“求是”作为校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近七年,并在此期间增设了法学院、医学院、文科研究所、地学部、工科研究所、化学工程学部、农科研究所等多个教研机构,开始实行导师制并招收研究生。这一时期,浙江大学汇聚了许多著名学者,并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1946年秋,浙江大学迁回杭州。到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七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浙江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包括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部分系科的转移,以及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的合并,形成了今天的浙江大学。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