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为什么李白的行路难被称为之冠

爱学习的小宋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行路难》因其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为什么李白的行路难被称为之冠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包含三首诗作。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

关于成诗时间,《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但无论作于何时,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都使《行路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