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震旦大学初期变故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在光绪三十一年的春天,法国天主教会耶稣会试图将震旦大学纳入其掌控,意图将其转变为教会学校。马相伯以自己在震旦大学"养病"为由,被法国神父南从周取代,成为总教习。这一变动导致学校的办学方针和规章发生改变,学生对此强烈反对,他们摘下校牌,集体退学,表达抗议。面对这一局面,马相伯深受感动,决定站在学生一边,带领中国教员集体辞职,寻求新的教育之地。上海的知名人士,如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人,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这促使他们在江湾地区找到了一块土地,着手建立复旦公学,即今天的复旦大学前身,马相伯担任校长并教授法文,而李登辉则被聘请为教务长。

震旦大学初期变故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原由耶稣会管理的震旦大学计划迁至卢家湾(即现在的卢湾区),面对这一情况,马相伯依然秉持对教育的热忱,不计前嫌。他慷慨解囊,捐出4万元现银,这笔资金帮助他们筹得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共计8处地基,价值约10万多元。这些资金被用于购置吕班路(现在的重庆南路)上100亩土地,用于建设新的校舍,继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是印度对中国旧称,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和L'Aurore。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将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归并上海市各有关高等学校。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