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说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大学》二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德精神风貌,在于引导人们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有所专注之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之后才能神思安和,神思安和之后才能潜心思考,潜心思考之后学问道德才能臻于极致。凡物都有本根和枝末,凡事都有起始和终结,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比较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a)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小人在平时,常做一些不良的举动,可以说无所不为。当他们见到有道德的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把不良的行为掩藏起来,而极力做出善良的样子。其实别人看你的为人,如同看到你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做种种的掩饰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说,内心诚恳就一定会表现在行动上。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温馨点击:

这里所说的“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代儿童八岁入小学,学六艺,如语言文字、洒扫应对礼节、音乐、射箭、记数等基本技能。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经义、文章和修身养性知识。这段文字点明了“大学”的宗旨,要求“大学”者要确立目标,沉下心来,循序渐进,最终才会学有所成。

“慎独”,就是要求人们的德性修养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时时刻刻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