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考研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三个词汇盘点

教师枕边书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心理学考研专业课中有许多易混淆的名词和概念,常常让大家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比起那些分值巨大的综合题,这些容易让人疏忽的细节也千万不能就此抛弃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易混概念:聚光灯效应、透明度幻觉、聚焦错觉

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考研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三个词汇盘点

1、聚光灯效应,有时候,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当我们出丑时,我们也以为人家会注意到。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在出丑的当下,也许旁观的人群会嘲笑你,但往往事后迅速忘记。这是因为: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你自己。

总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就像永远感到有一束聚光灯打在你身上一样,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曾有实验证明过这个现象: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要求大学生被试穿上一件怪异的T恤走进人满的教室,并要被试估计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自己的穿着。

学生被试表示:应该有至少一半以上的旁观者注意到了自己身上的这件丑陋的T恤。于是,主试在一周后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当时在场的学生中,只有1成看清了T恤上的图案,其余的人则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经过总结,我们发现聚光灯效应"容易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发生:

1.在重大聚会之前,一个人会想像很多消极的、令自己尴尬的场景。

即在过度幻想、期待

2.把自己的思想蜷缩在内心,而不是真实地观察外在的环境。就好像有一只聚光灯照在你头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你。

即对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关注度不够,关注点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

考研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三个词汇盘点

2、透明度幻觉是指:认为自己的表情会清楚的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并会被在场的其他人注意到。即:总觉别人看穿了自己。

造成这种幻觉的原因有两层:

层:过度的自我关注。对于自身情绪状态和想法越是过分关注、过度敏锐的人,越容易觉得别人也感受到了相同的感觉。

第二层:戒备心,谨慎。

人总是不希望过多的将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暴露给他人。但越是这样防备,就越是怀疑别人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什么。

实际上,别人对于我们的情绪,并不如我们自己那样敏锐。因此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产生了透明度幻觉"。

3、聚焦错觉是指:当你过于关注事物的某一方面因素,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对这个事物的整体预测错误或评估失准。

举个例子:当我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班上某个同学优越的家境上时,而他又正好在学习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那我们很可能会断定:这全都是因为他来自于一个有钱人家。

但实际上,有没有钱,在学习这件事上的作用可能并没有当你关注它时来的那么大。

聚焦错觉会使我们忽视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进而对事情得出的错误或片面判断。

人们认为自己深藏的东西被泄露出来,并被其他人轻易读懂,属于()

A.透明度幻觉

考研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三个词汇盘点

B.观众幻觉

C.聚光灯幻觉

D.聚焦错觉

正确答案:A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