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逃避是考研你躲得了吗 考研培训

贵州教师考试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这两天,逃避式考研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很多人都在猜测考研背后的真正原因,不是为了深造,而是为了逃避。

考研不再是努力的目标,而成了逃避的理由

逃避是考研你躲得了吗 考研培训

前两天,和一位辅导员聊天,说起毕业生就业难,他也深有感触。很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这里当然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因为没有工作,毕业后就在家啃老的有人在。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孩子。大学毕业之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干脆放弃了,每天就是呆在家里上网打游戏。父母天天都在埋怨,觉得这孩子这些年算是白养了,以后肯定是个废物。

啃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趋势

谁总是听这样的话也受不了。后来,他就告诉家里人,工作不好找,因为自己学历低,所以他要考研,要考上一所985院校,继续深造。

家里人一听开心极了,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于是,他就心安理得地继续在家啃老,而他就用这个理由在家呆了四年,每一年都考研失利,然后说要准备下一次再战。

近几年,参加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有考研机构的报告也显示,大学生中正在读研和准备考研的比例逐年上升。

考研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救命稻草",他们打着"改变学校背景出身"的幌子,其实更多地是为了逃避,为了逃避就业的困难,逃避社会的残酷,但是,他们逃避的是自己的人生。

逃的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01为了逃避,考研成为了一种自我设障。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设障。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很多人都对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尤其是在一些大事儿上,我们害怕失败,所以不经意间就会去选择一些借口和理由来自我保护。

人们通过给自己设置障碍,来进行自我保护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波格拉斯和琼斯就通过实验来证明了自我设障的存在。

逃避是考研你躲得了吗 考研培训

他们将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完成智力测验。但是,两组的难度不同,一组大学生面对的问题,是可以答对大部分的;而另一组大学生要回答的问题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之后,两组大学生都被告知,他们得到了"到目前为止高的分数之一"。

此时,一、组大学生就会觉得,好成绩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第二组大学生则认为,之所以分数高,完全是因为运气好。

接下来,主试告诉大学生,他们将接受第二次测试,这一次计分将更加严格。在开始测试前,他们给学生提供了两种药物,志宏药物可以提高智力,另一种药物则会降低表现。结果显示,认为好成绩全靠运气的那一组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降低表现的药物。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之前的成绩其实是偶然,接下来题目难度升级,自己则很有可能遭遇失败,所以他们更愿意主动选择降低表现的药物。

人们用障碍来保护自己,其实这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

其实,他们选择的药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给自己设置的障碍,这些无非就是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和借口,比如,身体不好,状态不佳等等。一旦面对未来,有可能失败的时候,我们早早地就开始给自己找退路,其实,这都是在保护自己。

而且,这种方式往往都是无意识的。比如,考试之前打游戏,又或者找工作的时候说准备考研,很多大学生参加考研并不是为了提升学历,也不是因为喜欢学术,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更不想就业,自己养活自己。但是,当事人往往又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何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

但是,他们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逃避,所以他们只能以考研为借口,也期待着自己能够考上,这样一方面可以给父母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在学校里再躲上三年。

考研变成了大学生的一种自我保护

但是,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就业是早晚要面对的问题,不论是读硕士,哪怕是读博士,终究还是有一天要进入社会,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逃避是考研你躲得了吗 考研培训

所以,如果真的是打着"考研"的旗号,来逃避现实,终究还是要面对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会选择给自己设置这样的障碍呢?

02我们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呢?虽然有可能会失败,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难道为了一种可能性,我们就要给自己设置障碍,选择逃避吗?

其中,还有其他的原因。

种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