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明朝的会审制度有哪些

穹眼财经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明朝的会审制度是明朝时期司法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当时司法审判的严谨性和对疑难案件的重视。以下是明朝会审制度的主要特点:

明朝的会审制度有哪些

三司会审

继承自唐代的“三司推事”制度,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三法司长官共同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最终由皇帝裁决。

九卿圆审 (又称“圆审”):

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翻供不服之案,由皇帝命令六部尚书、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人会审,判决仍需皇帝批准。

朝审

对已决在押囚犯的会官审理,是古代录囚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始于天顺三年(1459年),形成于英宗时期。

大审

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始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每五年举行一次,是明朝独有的审判制度。

明朝的会审制度有哪些

热审

每年暑天小满后十余天,由宦官和三法司会审囚犯,轻罪决罚后立即释放,徒流罪减等发落,重囚可疑及枷号者则请旨定夺。

明朝的会审制度体现了当时司法审判的慎刑思想,有利于皇帝控制和监督司法活动,纠正冤假错案。然而,由于明朝的会审往往由宦官操控,有时不免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