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外管证是什么意思

IT小白鸽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外管证” 全称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是指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之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的证明。该证明主要用于约束纳税人到外市或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能提供有效的纳税凭证和税收管理证明。纳税人在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在外出前申请外管证,并在经营地按规定缴纳税款。

外管证是什么意思

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并且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

此外,外管证在不同语境下还有不同的含义: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

外管证是指国家外管局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证,也叫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经过外管证的登记,外国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注册登记证书和税务登记证,成为有效的企业法人并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和优惠政策。

外管证是什么意思

对于跨区域涉税事项:

从2017年9月30日起,原《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需向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填报相关信息,以便对其跨区域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

综上所述,外管证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但主要与税收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准入资格相关。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