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职业危害辨识哪些内容

建造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职业危害辨识是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厂址分析

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职业危害辨识哪些内容

厂区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

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职业危害辨识哪些内容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职业危害分类

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国家已发布职业接触限值的;

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

国家已发布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的;

其他对劳动者健康有影响的。

危害评价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资料分析和检测检验等方法,对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影响人员进行全面、客观及准确的识别。

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

国家已制定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的;

职业危害辨识哪些内容

国家未制定职业接触限值和(或)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的,应结合劳动者接触时间、接触机会、接触人数和化学物质毒性、使用量及挥发性等综合分析。

风险评估

确定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影响方式、途径、影响程度、作用条件、因素分布。

防护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减少或消除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

职业危害辨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