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法律归责原则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法律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责任法定原则

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法律归责原则有哪些

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

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因果联系原则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事实依据。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责任相称原则

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

法律归责原则有哪些

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

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责任自负原则

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过错责任原则

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即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害,须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归责原则有哪些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而应承担侵权责任,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无过错责任原则

又称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受害人能够证明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除非加害人能够证明存在法定抗辩事由。

公平责任原则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但根据公平考虑,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法律责任归责的基础,确保了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实际案件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考虑这些原则来确定责任归属。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