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新格局新金融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也被称为九品官人法。这一制度由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于220年建立。其核心在于由各州郡的有名望的官员兼任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家世、才能和德行评定等级,并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朝廷根据评定出的品级来任命官职,其中高品级的士人有机会担任较大的官职,而低品级的士人则担任较小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选拔有才能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有照顾士族大族利益的目的,因此这一制度在初期既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也体现了对门第的考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中正官主要由士族担任,评定标准逐渐偏向于家世,而非才能和德行,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门阀士族因此得以垄断政权。这一制度在隋朝时被废止,随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方式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